古代发饰多种多样,其中栉(梳篦)、簪、钗、勒子、钿、珠花、胜、步摇合称八大发饰。这八种发饰有哪些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篦,即密齿梳或细齿梳,古时简称栉,在古代,篦是一种很普遍的理发工具。篦中间有一梁,而两侧有密齿,用来清除头皮屑和发垢,或插在头发上作发饰。古代的篦多以竹、木、骨、金属等制造,中国常州篦是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则有塑胶制的篦。明代对理发师傅的称呼为“篦头师傅”,女性有时会把篦当作发饰插于发髻上,钿头云篦就是以金银珠宝装饰的云纹篦栉(参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日本女性穿着和服时也会以篦配衬传统发型。
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双股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中国梦见放炮古时男女也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由于戴官帽时会用簪来固定,故簪常借用来指官宦身份,如簪绂、簪缨和簪笏,用来比喻荣显富贵。(缨绂是丝帽带,笏乃手版)。日本女性的传统发型也常用簪作装饰。朝鲜妇女穿着韩服时,会用簪插在发髻,如戴上假髻,亦会以簪作装饰。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勒子 勒子又称“蜡子”,是挂在胸前或腰间的一种装饰物。它全都是用玉石制作的,所以也称“勒玉”。从它所佩戴的来看,并算不上是头上的饰物,大概它开始是装饰在头上的吧,古人便把它归于“头饰”一类。勒子的形状五花八门,有方柱形、圆柱形、扁圆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它可以单独挂,也可以与其他玉饰组合起来挂。但凡挂着勒子,那是一种高贵身份的标志,贫妇困妪向来是不佩戴勒子的。
花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化妆方式,后传至日本、朝鲜,是女子施于额头、眉心、两鬓的一种妆饰,也即花钿妆。花钿由金、银、贝、纸或其他材料雕镂、裁剪成薄片,有花、鸟、蝴蝶等各种形状。颜色则以红、黄、绿为多。与此类似的面靥、妆靥则是由胭脂涂成。但两者有时会混用,指于面上绘上图案的面妆。以材料和颜色不同而又有别称,如金箔制作的为金钿,翠绿色羽毛制作的为翠钿,材料制成的则为花黄。粘花的主要材料是呵胶或鱼鳔胶。
珠花 珠花是女性发型或服装上用珠子串制的一种花饰。珠花五彩缤纷,斑斓多姿,它具有珍珠的光泽,金属的炫耀,粉红、墨绿、海蓝、乌紫、金橙、鹅黄、深黑、雪白……任何一种色彩和款式都具有特殊的韵味。在当今的戏剧舞台上,我依然能够领略它的那种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
华胜是指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出处是《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胜的字义中,有一解释为:古代妇女首饰。西游记一段描写王母形象中提到: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掺荫庭。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神州在昆仑之东南,故尔雅云: 西王母目下是矣。 又云: 王母蓬发,戴华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西汉时在西域地区有其雏形进而吸收创新而来,约在东汉时经燕传入辽西,后又向东传入高丽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