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漂亮发饰
  • “冠礼”与“笄礼”古代多大算成年
  •   生在古代,留什么发型十分讲究,那里隐含着一个少男少女的年龄密码。三四岁至岁,一般是自然下垂的短发,这个年龄段统称“(tiao)”。到了岁到十三四岁,男孩儿们会把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叫“

      在我国古代,不管男孩女孩,一到成年就要举行特殊的仪式,改变发式,男戴冠,女配笄,分别叫做“冠礼”和“笄礼”。

      “冠”字从古文字形上看,最初是“用手戴帽子”的意思,由此演变为指帽子。不过古代的帽子跟现在的不同,更像是头上戴的一种装饰物,而且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

      冠礼是古代为贵族男子举行的加冠仪式,以示。具体做法是在庙中将接受冠礼的人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礼记•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要戴“冠”并取“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择偶成婚的资格。

      《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意思是说,二十岁时身体尚未强壮,但要举行冠礼。因此,“弱冠”一词就用来指男子二十岁左周公解梦梦见洗头发右。清代袁枚在《祭妹文》中写道: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大意是说,我二十岁左右前往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伤心大哭。

      我国古代对冠非常重视。不仅男子时要加冠,而且冠一旦戴上,轻易不会摘下。《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载了子“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故事。讲的是孔子的重要门生子在卫国期间,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冠下的丝缨被击断,就在他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子因此被后人看作是为捍卫冠冕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古代在戴冠这件事上不但尊卑有别,而且男女有别。在唐代以前,妇女是不能戴冠的。唐代以后,贵族女子才可以戴冠。所谓的“凤冠霞帔”,是只有贵族女子才有资格佩戴的装束。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有笄、簪、簪花、钗、梳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金钿、银钿、扁方、流苏、梳蓖等。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做“笄礼”。《说文解字》曰:笄,簪也。“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发式的改变意味着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汉代家郑玄对此的解释是: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后来,人们就用“及笄”一词,指称女子年满十五岁。例如《儒林外史》: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而“笄年”是指女子初加笄之年,即十五岁。例如白居易《对酒示行简》: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子的年龄,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形状奇异的美丽花朵,古人常用来比喻少女。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一诗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是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姿态轻柔美好,如豆蔻初放一般。因此,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其他如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岁称“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等,也都是拿美好的事物作比,形容女子的青春韶华。

      推荐语:《苏轼诗词选评》采用部类区划的方式,遴选苏轼诗、词、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分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部分,进行分类、归纳与注解。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作者介绍苏轼其人其诗其词其文,逐篇评说,论述精彩。分析和评论博观约取,广参慎择,深入浅出,易读易懂,以便利读者感触苏轼情智活动的脉络,适应新时代读者的欣赏阅读习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