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汉服热在中国愈发升温,加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助推,汉服这个小众爱好已经不小,正衍生出了一个大产业。有数据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人民币(约合1.53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着迷于汉服的复古之美,更热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图为2019年4月5日,在参加汉服爱好者的小朋友们。(VCG)
汉服最早是指中国汉朝的服饰,后又演变为汉民族的服饰及其礼仪制度。汉服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服饰系统。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创新,汉服的服饰形制、色彩、礼仪制度最终在汉朝基本定型,这一时期的“汉服”也逐渐开始成为民族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图为两名身穿汉服的中国女孩在玩赏灯笼。(VCG)
提起“汉服热”,在中国近几年可用“爆炸式”来形容,不仅学生拥趸众多,不少白领也会通过购物网站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几张汉服写真已经成为众多游客出行的热门项目。图为几名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梳上中国古代的发型,佩戴上中国古代的配饰走在的街上。(VCG)
随着汉服兴起,汉服妆造、汉服租赁、汉服约拍等“周边产业”也发展起来。不少汉服租赁的店面在30平方米左右,从事汉服租赁的店主,自身就是汉服爱好者,汉服租赁店通常会有几件上千元人民币的“镇店”汉服,也有其他价格较低的汉服。图为2019年5月22日,汉服时装设计师朱哲玲(音译)在她的工作室里。(VCG)
在淘宝上以汉服为关键字搜索发现,销量比较高的汉服中,价格100元人民币至300元人民币的卖得更火。158元人民币、188元人民币、288元人民币的价格对于钱不多的人颇具吸引力。过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汉服,主要以手工、限量、定制等为卖点,销量并不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定价100元人民币至300元人民币的汉服占据了60%以上的销售份额,500元以上的占有30%以上。(VCG)
淘宝销季建业情人量第一的汉服店铺汉尚华莲的店主小若表示,2007年她接触汉服时,这个圈子还非常小众。但现在,小众的汉服品类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汉尚华莲的粉丝已经突破百万元人民币。有数据估算,今年中秋节期间汉服类订单增长迅猛,超过了粉红少女心、滑梯房等网红类房源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着迷于汉服的复古之美,更热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VCG)
在高价的配饰价格面前, 甚至催生了“汉服手作”的职业。一些手工能力较强、设计感较强的创作者自己购买制作 配饰的原材料,在闲暇时间自行设计、加工,做成发饰、手提包等周边小物,再通过闲鱼、抖音等方式卖出,这类创作者被称为“手作娘”。(VCG)
而在年轻人积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B站、抖音等,汉服文化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散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汉服走到了大众的面前。截至目前,抖音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线亿次。(VCG)
“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更多专业人士介入,对汉服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动作用。(VCG)
在不少高校,学生们着汉服,诵赞辞,行跪、拜、祭、祝之礼的复古式仪式成为一种新风尚。在一些地方,年轻人遵循汉婚礼节举办汉式集体婚礼具有着超高的人气和关注度,人们在追求仪式感的同时,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小活动中,汉服表演也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VCG)
以汉服为代表的古装热,让近年来的影视古装剧在服装和造型的设计上也更加“走心”,譬如《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播,也让大众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IP的一种复兴,尤其是在抖音、快手、 B站、微博的推波助澜下,汉服热潮正急速膨胀,成为不可小视的商机。(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