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每年达上万亿元的海外消费说明国内消费增长拥有巨大空间。应深刻领会并实践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在供给端深化,提升国内产品品质,设法留住万亿元“流动的钱包”。
在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假期,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登上热卖品榜单的居然是指甲钳、保温杯、钢笔等低价日用品。
据统计,2015年我国出境人次1.2亿,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至少有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每年上万亿元的境外消费额让世界各大消费场所都对准了中国顾客。”全国政协委员、深圳海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涂辉龙感慨地说。
除了出境游消费,还有一部分中国人选择通过“海淘”的形式购买海外商品。有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消费者跨境购买金额已经远超过去20年的总额。
海外购买力旺盛恰恰说明国内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说,“中国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美观度和体验度。吸引中国消费者买中国的手机、买中国的马桶盖、买中国的化妆品。”
全国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国外买电饭煲、马桶盖这件事刺痛了她的神经。“我觉得很遗憾,也很悲哀,我们要推出一款普通人用得起的高质量电饭煲,改变大家的印象。”
国外产品进口到国内后价格比国外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化妆品和奢饰品的价格。对此涂辉龙表示,如果让进口渠道顺畅,关税、等税费一定程度减低,成本降了,价格自然就会降。
“国内市场确实存在一些山寨抄袭、假冒伪劣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钱学明说,如果国内产品解决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制造形象就会进一步提升,国人也会用得放心。
“我曾经使用过同一个品牌的洗发水,在国外购买使用的感觉就比在广东‘爽’得多。”涂辉龙说,“双重标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产的内销产品质量低于出口产品;二是国外进口中国的产品质量也低于在其生产国的自销产品。“如果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一视同仁,谁还愿意出远门花钱呢?”
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让消费者在国内消费,增加的就业是国内的就业,增加的税收是国家的税收。我们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改善服务态度,适当减低关税,把更多的顾客留在国内。
有统计表明,参与“海外爆买”比例最高的是中高收入群体,并且从过去主要购买一些奢侈品牌、高档品牌转向高质量的、性价比合适的日用消费品。中国目前中高收入群体正在形成,中低端的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从供给侧发力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满足中高收入群体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全国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说:“创新是产品升级、消费升级的源泉。”
产品跟着需求走,产品跟着渠道走,通过创新,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留住消费者。
推荐: